地域视野下的侨乡文化——以广东侨乡为例Culture of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from Regional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Guangdong
冉琰杰;张国雄;
摘要(Abstract):
"侨乡"概念最迟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而侨乡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则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是侨乡文化形成的两大源流,中外文化融合是其本质特征。侨乡文化在地理分布上不同于传统地域文化集中在一个地域单一存在发展,而是跨行政区跨地域的分散存在,其分布范围从东南沿海的传统侨乡向西南、西北、东北沿边乃至内地扩展。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特色鲜明的类型,丰富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KeyWords): 地域视角;侨乡文化;文化交流;地理特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广东侨乡的形成与发展”(项目号GD13TW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冉琰杰;张国雄;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5月初版。
- ②黄重言:《试论我国侨乡社会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载郑民等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一)》,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年,第231~242页。
- ③(25)(37)张国雄:《侨乡文化与侨乡文化研究》,江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 ④(24)(26)庄国土:《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43、110~117、347~348页。
- ⑤刘小云:《新宁杂志序例》,《新宁杂志》,1919年创刊号。广东台山为中国著名侨乡,原名新宁,1914年改名台山。
- ⑥例如1926年的《台山中学校开幕纪念录》收录了来自广东党政军各界人士以及加拿大、美国、英国华侨的贺词、贺信、发言稿,他们对台山的称呼有:台山、台邑、台城、三台、宁阳等。这些概念有的是新老县名(宁阳、台山),有的是习惯地名(台邑、台城),有的是自然地理名(三台)。总之,反映时人对台山的称呼受到行政、历史、自然、民间因素影响,尚未出现文化特征上有别于非侨乡的意识。
- ⑦笔者在梳理“侨乡”一词出现的历史时间点时,得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姚婷博士、石坚平博士的帮助,在此特表谢意。
- ⑧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编:《司徒美堂》,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第23页。
- ⑨《侨乡报》编辑部编:《侨乡故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58年。
- ⑩刘玉遵、郑德华、成露西的合著《华侨、新宁铁路和台山》,是中山大学与境外高校合作开展侨乡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载于《华侨论文集(第一辑)》,广州:广东华侨历史学会,1982年。
- (11)泉州市华侨志编撰委员会编:《泉州市华侨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第281页。
- (12)龙登高:《侨乡经济发展论纲》,载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总论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第572页。
- (13)俞云平、王付兵:《福建侨乡的社会变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页。
- (14)浙江省华侨志编撰委员会编:《浙江省华侨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47页。周望森认为20世纪之前浙江还没有侨乡,20世纪以后出国人多的地方出现了侨乡。周望森:《浙江华侨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第324页。
- (15)黄重言:《试论我国侨乡社会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载郑民等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一)》,第231~242页。郑德华、成露西认为台山侨乡社会的形成时间大约在光绪初期,见《台山侨乡与新宁铁路》,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 (16)方雄普认为“侨乡究竟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尚未有定论”。见《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第803页。
- (17)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四册卷二十三“德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04页。
- (18)顺治十三年(1656)清廷颁令:“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76,台北,1963年翻印本,第14953页。)康熙五十一年(1712)诏令:“沿海文武官员,隐匿不报者,从重治罪。”雍正仍然禁止商民出海,只是给私自出海者一次回籍的机会,“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还,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怜惜,朕意不许令其复回内地。”(《皇朝通典》卷80“刑制”,转引自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华侨志总志》,台北,1956年,第95页。)
- (19)朱寿明:《光绪朝东华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3244页。
- (20)颜清湟著:《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粟明鲜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0年,第280页。
- (21)黄月波等编:《中外条约汇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2页。
- (22)详见颜清湟:《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 (23)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20页。
- (27)方雄普:《中国侨乡的形成与发展》,载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编辑委员会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第804页。
- (28)詹文宏、孙继民、李金善主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北卷),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4页。
- (29)雷泽普:《新宁乡土地理》,宣统元年(1909)八月初版,卷下第15页。台山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8-37。
- (30)《再告广海自治体各职员》,新宁(今台山):《新宁杂志》,1911年第25期。
- (31)余棨谋修,张啓煌纂:《开平县志》,1933年,第111、128、153页,收入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 (32)翁辉东辑,饶宗颐审定:《潮州志·风俗志》,收入饶宗颐总纂:《潮州志》第八册,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5年,第3389页。
- (33)吴宗焯修、温仲和纂:《嘉应州志》,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第151~152页,收入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
- (34)张启琛:《开平乡土志》,1909年手抄本,藏开平市博物馆。
- (35)肖文评、夏远鸣等编:《〈岭东日报·潮嘉新闻〉梅州客家侨乡史料选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4页。
- (36)黄铁铮:《台山县立中学校筹款计划书》,《协助黄校长为台中出洋筹款特刊》,1930年,第4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