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诗题、诗序和诗注
左鹏军;
摘要(Abstract):
康有为在诗题制作、诗序写作和诗注运用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文章化、纪实化倾向,这表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突出的政治意识和"诗史"精神,也是这位文人政治家过人才情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康有为的这种探索和努力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形式也具有创新价值,他的这部分诗作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康有为;诗题;诗序;诗注;叙事性;纪实性;诗史意识;史料价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岭南近代稀文学文献调查与研究”(06JSXM75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左鹏军;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梁启超著、舒芜校点:《饮冰室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页。
-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101~102页。
- [3]康有为:《自序》,康保延编《康南海先生诗集》,中国丘海学会,1995年7月,第23页。
- [4]王士禛著、张宗柟纂集、戴鸿森--《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761页。
- [5][6][7]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增订本)》,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9、128、113页。
- [8]参考吴承学先生:“苏黄的确喜欢长题,在他们的诗歌中,长题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时长题之外还另加小序”。见所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增订本)》第119页。
- [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遗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3、53、76、369、408、107、109、148、150、254、289、290页。
- 212236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增订本)》,第121、119、125~126页。
- 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遗稿》,第11、32、90、142、243、265、268、342、343、190~191、221、249、255页。
- 3738394041424344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遗稿》,第91、353、418~419、239、237、238、90、90~91页。
- 45梁启超著、舒芜校点:《饮冰室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页。
- 46康有为:《论诗示菽园,兼寄任公、孺博弟》,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遗稿》,第288页。此诗又题《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末句作:“惝恍诸天闻乐声”。见康保延编《康南海先生诗集》,1995年,第455~456页。